Ep.93

你對「家」的想像是什麼?
如何從成長軌跡中找到靈感與創意?

這陣子在家的時間變長,大家也更關注家這個議題,從大家都變小當家的社群廚藝競賽外,

也越來越多人在改造自己的空間,畢竟這這段時間中,待最久時間的地方就是家了

因為前陣子在裝修房子的關係,家對於我來說又有不同的意義。

最近也在自己的 IG 問答中問了大家「家」是什麼?得到了一些回答~

同時這週五會有最新的音頻單元「職人的家」系列,做節目以來訪談了很多不同的職業故事、創業心得等等,不過卻很少深入到他們生活與家,因應疫情,我們做了一系列職人的家訪談,也讓製作節目的我們開始思考,習慣運用聲音說故事的我們,在這段時間中我們可以如何讓大家的「在家時間」變得更有趣與享受,也因應而生這次的線上音頻展演企劃,有別於以往的職業訪談,這次的內容我們運用聲音走進家中,透過線上的聲音企劃,讓在家的每個人分享屬於自己的「在家生活提案」同時也涵蓋各行各業的人疫情之下的工作樣貌,可能是分流上班、也或許是在家辦公等等,除了能豐富聽眾對家的想像外,也期待能帶給每位聽眾,更多元的居家靈感,一起在這波疫情之下,好好在家外,也能更加喜歡這段與自己、家人、伴侶相處的時間。

今天想透過音頻來跟大家分享與我們最息息相關,關於「家」的意義,還有一本我自己看完很喜歡的書「想法誕生前最重要的事」的簡單介紹,這本書的作者也敘述了他是怎麼在家與自己的成長軌跡中,找到靈感與創意!這週六我跟女力心聲的主持人 Anne 也將透過一個月的時間與大家導讀及實作這本書,

  • 我們挑選重點章節,導讀解析書本精華內容
  • 與書友們線上討論,腦力激盪不同的觀點&感想
  • 指派實作作業,除了閱讀也有夥伴們一起行動
  • 為期 3 週的時間,一點一滴的慢慢吸收書本知識

想要一起跟我們讀這本書的朋友,可以在資訊欄找到報名連結與資訊,期待在線上看到你!

先從家這個概念開始,記得我在 Instagram 發問時得到蠻多不同的回饋,像是覺得

聽完這些聽眾的投稿~不曉得大家對家又有什麼想像呢?

以前的我對家的定義跟現在似乎也不太相同,之前好像會特別嚮往家的樣貌,可能要很大、很多厲害的設備等等,但現在覺得家除了大小、格局跟佈置外,其實「人」才是最重要的,跟你居住在一起的人不一定要跟你有血緣關係,只要能讓你感覺溫暖、療癒、開心其實也可以被我定義成「家」就像現在許多的共居生活一樣,我們這世代很多北漂的人,透過這樣的方式與人一起生活、建立連結,打造了更不同樣貌的家。

至於說到靈感與創意培養這部份,我一直覺得創意跟靈感與自己的生活經驗、吸收的資訊有很大的連結,而生活經驗就會帶到「家」的部分,會有這樣體會也是跟我在音頻前面提到的那本書「想法誕生前最重要的事」有關,這本書的作者森本千繪是日本知名設計師,也很常與導演是枝裕和合作,如果有在看日本電影的人應該對**《空氣人形》、《海街日記》這些電影不陌生,這些電影的宣傳品及寫真書就是出自他手,還有知名樂團** Mr.Children 的電車車廂廣告,也獲得了東京ADC賞、「8月麒麟」發泡酒,是她首件包裝設計作品,在看他作品的同時也可以從中感受到一種貼近人心的感覺,是很純粹與自然的感受,他也提到說在與客戶提案的過程中,他體悟最大的是:「廣告是連接人心的溝通方式」他的書也是近期我看完非常喜歡的書。

而這本書與家又有什麼關聯呢?這就要說到他的童年記憶,

把重要的事物轉換成歌曲或顏色

森本千繪的外公喜愛音樂,在青森縣經營裁縫工房,擺放了許多不同材質、顏色的布料,工房成為她的第一間畫室,經常用剩餘的零碎布頭玩各種拼貼;外公也教森本千繪用歌曲和顏色,記錄重要事物、傳遞心情。許多人認為她捕捉色彩的方式很奇特,跟她從小習慣同時記住一件事物的質感、觸感和顏色有關。孩提時期的生活經驗,成為森本千繪日後創作的源頭,她獨特的表現形式,總是伴隨著音樂和顏色。

這也讓我回想到自己的經驗,我記得小時候有個夢想就是要當主播(當時對廣播電視這樣的科系很有興趣哈哈)大學時也讀相關科系,記得剛考上大學時也覺得自己未來就要走這條路了~但後來誤打誤撞到了科技產業從事公關與行銷又是另一件故事了,不過想當主播這個種籽卻似乎還埋藏在我的心裡,直到兩年前我開始做 Podcast,某種程度也圓了我想當主播的夢想,我記得我在自己的 IG 有發過一篇文聊到創作的自我療癒之旅,提到創作之於我的意義,我覺得某種程度除了在實現小時候的心願外,也是一種尋找自己的過程,也常常有人會問我為什麼選不同職業與斜槓故事來分享,則是因為我是一個對很多事情感到熱情的人,什麼都想嘗試也什麼都願意做,當然囉,在嘗試的過程中也是很多失敗的經驗的,可能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漸漸培養自己對挫折的耐受力吧哈哈

看完這本書後,我也開始回想自己的生活軌跡與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的連結,也漸漸發現賈伯斯所說的 connect the dots 這件事是真的!我時常在諮詢還有與大家對談的過程中發現長大後的我們,常常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,又者是自己有熱情的事物,或許這時候從小時候喜歡的事物開始著手會是一個好的開始,想想自己從小對什麼特別有熱忱?這些事物又可以如何與現在的能力、專長做結合?

其實大家也可以回想自己小時候的記憶,並問自己三個問題:

  1. 想想在你小時候,還沒有太大 課業壓力時,你最喜歡做甚麼事?
  2. 想像三十年後的自己,你會希望你在過去的20到30年中完成甚麼事?
  3. 總結現在的工作、專長與資源,試著畫出自己可以發展的項目

比方說:小時候的自己很喜歡跟家人在廚房忙東忙西,長大後可以開始在網路上透過文字、影片或社群來分享自己的料理心得?

比方說另一個朋友的例子:小時候對音樂感受力特別強,長大製作 Podcast 時就特別會配樂等等

週末試著花一到兩小時,把這些寫下來或許會對你產生一些尋找創作靈感的啟發哦!